Good Luck To You!

九游体育网页版-贵州队艰难逆转,斩获胜利契机

CBA 3℃ 0

  中国海洋报特派记者 兰圣伟

贵州队艰难逆转,斩获胜利契机

  当地时间1月12日凌晨2时许,“黄河”艇拖载着最后一批南极长城站回运垃圾缓缓停靠在“雪龙”船右舷,60岁的曹建军终于长长松了一口气,他努力向着船舷上等候的搭档们挥了挥手。

装满废弃物的集装箱运上“雪龙”船

  “任务完成了,心里也就踏实了。”曹建军说。

  连续8天的紧张作业,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共计从长城站回运垃圾740多吨,站区积累多年的回运垃圾得到彻底清理,不仅长城站站区环境大为改善,也为保护南极地区环境做出了贡献。

  必须完成的任务

  1月4日,《中国海洋报》记者搭乘“黄河”艇抵达长城站。只见码头上机器轰鸣、人来人往,吊车高高伸展着“臂膀”,大大小小的集装箱整齐摆放在空地一侧。

  据33次南极考察长城站站长陈波介绍,这些集装箱里装满了建筑材料、废旧钢材等物资,总量达740多吨。此次长城站环境治理主要是将这些废旧物资全部装运至“雪龙”船,并运回国内。这些物资长期堆放既影响站区环境卫生,又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

  作为有着16次南极考察经历的“老南极”,曾经担任第30次南极考察长城站站长的曹建军对长城站区和周边海域环境十分熟稔。他在此次长城站卸货及物资回运作业中主要负责码头物资吊运和装卸。

  曹建军说,2009年~2010年,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长城站二号栋、发电房等建筑,因腐蚀老化严重被迫拆除,由此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同时,长城站每年还产生大约七八吨的生活垃圾,同样需要装入集装箱存放。

  记者了解到,这些装满各种垃圾的集装箱大量堆放在码头实属无奈之举。南极地区地理条件复杂、天气状况恶劣,经过清理装箱的垃圾只能暂时集中放置码头,等待“雪龙”船抵达长城站时再行运回国内。

  曹建军告诉记者,造成大量垃圾积压的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南极寒冷的天气极易将集装箱冻结,无法吊运;二是“雪龙”船停靠长城站的时间较短,加之复杂的天气和海况,无法及时运回;三是“雪龙”船担负着物资补给的重要任务,仓容量有限,大量垃圾很难一次性全部装运。

  “为了保护南极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将站区产生的垃圾运回国内处理是各国考察站的一贯做法。长期以来,我国各考察站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为保护南极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国家海洋局高度重视各考察站的环境治理工作,并将其作为此次南极考察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考察队下定决心将长城站大量积压的回运垃圾全部装运回国,这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考察队临时党委书记、领队孙波表示。

  艰难的装船

  在天气变幻莫测的南极,如何将740多吨垃圾通过“黄河”艇顺利运往2公里外的“雪龙”船,是考察队面对的一大难题。

  据“雪龙”船大副、长城站卸货及物资回运现场总指挥朱利介绍,按照计划,此次长城站卸货及物资回运任务的时间为5天,考察队统筹考虑卸货及物资回运工作面临的复杂因素,在此前的中山站卸货和南极半岛大洋作业中加快进度,又抢得了4天宝贵的作业时间,为此次作业赢得了时间。同时,考察队制订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并预备了足够的仓容。

  “在南极开展作业,天气状况是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如果遇到大风、大浪、大雾、潮汐等影响,"黄河"艇运输作业只好暂停。同时,长城湾海域暗礁丛生,在恶劣天气下开展作业更是危险重重。”负责“雪龙”船物资吊装卸运的水手长唐飞翔告诉记者。

  接连几天,记者深切体会到了长城站地区天气的瞬息万变,有时早上还风和日丽艳阳高照,不一会儿便大风骤起雪花飘扬。大风、涌浪、大雾、降雪、潮汐等天气接踵而至,整个垃圾回运过程可谓艰辛异常。

  1月8日,长城湾海域涌浪近2米,拖载着两个集装箱废旧物资的“黄河”艇在剧烈的晃动中艰难前行。这无疑是一段凶险的行程,驾驶员小心翼翼地躲避着暗礁,谨慎前进,最终顺利停靠“雪龙”船右舷。短短2公里的路程,用时达1个多小时。

  曹建军说:“长城站地区的天气就是这么难以捉摸,有时一天之中仅有四五个小时的有利作业时间。为了确保完成任务,我们几乎天天守在码头上,天气一旦转好,便迅速抓住时机,展开作业。”

  除了天气的影响,设备故障等突发状况也是考察队遇到的另一道难题。6日凌晨,长城站码头一辆吊车主轴出现故障,考察队紧急将负责物资运输的吊车派往码头,迅速将故障车辆移走,重新启动吊货作业。

  曹建军表示,今年长城站地区恰逢暖冬,码头堆放的集装箱未发生冻结,且“雪龙”船船舱容量相对充裕、作业时间较长,为垃圾回运创造了有利条件。

  长城站清洁如初

  1月12日凌晨,伴随着最后一批垃圾被成功运送至“雪龙”船,困扰长城站多年的垃圾积存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贵州队艰难逆转,斩获胜利契机

  朱利说,经过艰苦的努力,考察队成功将740多吨废旧物资运回“雪龙”船,圆满完成了清理回运任务。同时,将370多吨的燃油及生活物资运至长城站,为站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孙波表示,我国自1983年加入南极条约组织以来,一直积极履行环保义务,所有考察项目在开展之前均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监测。同时,长城站和中山站还建立了先进的废弃物、污水处理系统,及时处理站区产生的垃圾。

  记者在长城站看到,经过多年建设,原先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大部分老旧建筑已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用新型环保节能材料建设的新型建筑。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一应俱全。

  陈波说,通过不断探索实践,目前长城站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和规章制度。此次大规模环境治理,彻底清理解决了长城站垃圾长期积存的问题,考察队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为建设美丽长城站奠定坚实基础。

  “这仅仅是一个开端。此次环境治理规模庞大、效果明显,长城站站区环境大为改善。目前,中山站和昆仑站的环境治理工作正在深入推进,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总结此次环境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期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垃圾处理回运机制,为保护南极地区环境做出中国贡献。”孙波说。

  “雪龙”船驶离长城站时,码头曾经堆积如山的废旧集装箱已经被清理一空,一个环境整洁、焕然一新的美丽长城站跃然眼前。来源中国海洋报)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